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AHA LBCT]四项缺血性心脏病领域相关药物、器械和护理系统研究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4/11/20 18:34:13 关键字:支架 STEMI  BASKET PROVE Ⅱ试验 EVOLVE Ⅱ试验 AVOID研究 

  对比生物可降解涂层DES、永久涂层DES及BMS长期结局的BASKET PROVE Ⅱ试验

  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BP-DES)与第二代永久涂层DES(DP-DES)同样有效,与金属裸支架(BMS)1年以上的安全性相当,故不会出现因永久涂层所致晚期血栓形成。但目前尚无对BP-DES上述方面对比评估的长期试验。

  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Christoph A Kaiser等于2010年4月~2014年5月从欧洲8家中心入选2291例需植入直径>3.0 mm支架的急性或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至Biolimus A9 DES组(BP-DES)、第二代依维莫司DES组(DP-DES)及薄层碳化硅BMS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及普拉格雷治疗,其中普拉格雷应用剂量根据患者风险进行了相应调整。研究主要终点是2年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及有临床表现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安全性终点为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相关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复合终点。

  结果显示,BP-DES组、DP-DES组及BMS组患者主要终点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6%、6.8%和12.7%。意向治疗分析显示,BP-DES有效性不劣于DP-DES(绝对风险差为0.78%,95%CI:-1.93%~3.50%,P=0.042),优于BMS(绝对风险差为-5.16,95%CI:-8.31~-2.01,P=0.0011)。三组患者的安全性复合终点无差异,BP-DES未能降低安全性终点事件尤其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

  该研究表明,BP-DES的疗效不劣于DP-DES,且优于BMS;但尚无证据显示其能降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相关临床事件发生率。这对永久涂层是导致晚期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理念提出了挑战。

  有关新型生物可降解涂层依维莫司洗脱支架的EVOLVE Ⅱ试验主要结果

  既往研究显示,永久涂层与过敏、延迟愈合及内皮化不全密切相关,可增加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需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风险。新型生物可降解SYNERGY支架是一种超薄铂铬合金支架,通过附着于支架管腔表面的超薄可降解聚合物承载依维莫司,能在植入4个月内完成药物释放及聚合物吸收过程。此外,其金属平台经过专门设计,与既往支架相比,灵活性、可视性、径向力及抗断裂性能均显著改善。

  基督教医院心脏和血管中心Dean J. Kereiakes等开展的一项大型、多中心、多国家参与的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SYNERGY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与永久涂层PROMUS EES对比分析的疗效,以获取监管部门批准。研究入选因两支主要心外膜血管合并高达3处原发冠状动脉病变而拟行PCI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为:2.25 mm≤参考血管直径(RVD)≤4.00 mm,参考血管长度≤34 mm;排除标准为STEMI及形态复杂的病变,如左主干或开口处病变、左主干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静脉移植、血栓或三支血管病变。将符合条件的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SYNERGY或PROMUS支架。研究主要终点是植入1年内靶病变失败(缺血导致的再次血运重建、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之复合终点)。

  研究于2012年11月~2013年8月从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及新加坡125家中心入选1684例患者。平均年龄63.7岁,女性占28.4%,30.9%合并需药物治疗的糖尿病,34.3%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平均RVD 2.63 mm,平均病变长度13.9 mm。研究发现,植入12个月的靶病变失败率,SYNERGY组与PROMUS组分别为6.7%和6.5%(P=0.005)。研究显示了二者疗效相当。

  急性STEMI患者氧疗的AVOID研究

  尽管既往研究曾提示氧疗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收缩、增加氧化应激,从而加剧心肌损伤,但目前临床实践中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仍经常接受氧疗。

  贝克IDI心脏与糖尿病研究所Dion Stub及同事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比较氧疗与否(吸氧8 L/min vs.不吸氧)对12导联心电图诊断的STEMI患者的影响。研究共随机入选638例患者,对其中441例确诊STEMI患者进行了主要终点分析。研究主要终点是心脏核磁共振(CMR)评估的MI重量、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及磷酸激酶(CK),次要终点包括复发性MI、心律失常及干预6个月时CMR评估的MI重量。

  研究显示,与未行氧疗组相比,氧疗组患者的平均CK峰值显著增加(1948 U/L vs. 1543 U/L,平均比值=1.27,95%CI:1.04~1.52;P=0.01);平均cTnI峰值相当(57.4 mcg/L vs. 48.0 mcg/L,平均比值=1.20,95%CI:0.92~1.56;P=0.18);复发性MI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5.5% vs. 0.9%,P=0.006和40.4% vs. 31.4%,P=0.05);干预6个月时CMR所示MI重量增加(20.3 g vs. 13.1 g,P=0.04)。因此,对不缺氧的STEMI患者氧疗可增加早期心肌损伤,使患者6个月时的MI面积增大。

  区域医疗系统示范工程的使命Lifeline STEMI ACCELERATOR研究最终结果

  目前指南推荐应用区域救治系统来提高STEMI患者的即刻再灌注治疗率,一般来说急诊PCI中心的门球时间都非常理想,但从急诊医疗机构(EMS)首次医疗接触(FMC)到介入治疗时间及转运时间仍不理想。

  杜克大学Matthew W Sherwood等的研究在美国16大城市171家能实施PCI的医院、200多家不能实施PCI的医院及1253家急诊医疗机构中进行。研究期间,需要能实施PCI的医院加入由当地区域领导和协调的共同数据库中,建立STEMI患者EMS激活及院内转运方案,并持续监测和反馈,发布医院之间盲态对比报告等季度报告。研究主要终点是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并按照方案进行救治时,患者从FMC到介入治疗的时间及门球时间。比较基线与干预1年后的结果,并对最终调查数据所示患者所用的具体干预过程进行分层分析。

  2012年第三季度,研究共从美国16个地区各大参与中心入选3538例STEMI患者,其中2727例直接被转运至PCI中心就诊,811例被转运至不能实施PCI的中心就诊。后者平均年龄61岁,女性占30%,心源性休克7.7%。对被直接转运至PCI中心的患者分析显示,其从FMC到实施介入治疗平均时间为85分钟。被转运至急诊PCI中心的患者,从FMC到实施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32分钟,平均入门出门时间为63分钟,与EMS的协作与更好的生存率高度相关。美国各州及各城市的不同群体基线数据显示,有关首次医疗接触的新标准为改善及时再灌注治疗提供了重要机会。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4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